当你在审判一个“烂人”时,你凭的是什么?是法律?是道德?还是,仅仅因为你比他,活得更容易?
今天,我们要聊的,就是这样一部,能让你内心那位“道德警察”,彻底精神崩溃的神作。
它长达十一季,豆瓣最终季评分高达9.6。它叫《无耻之徒》(Shameless)。
它会用一种最冒犯,也最真诚的方式告诉你:有时候,所谓“无耻”,不过是“活着”的另一个名字。
一场冒犯性的“道德压力测试”
在开聊之前,我必须先给你一个关键的“信息增量”:这部剧,改编自同名英剧,而英版的主创保罗·艾伯特,写的,就是他自己那混乱、破碎、在贫民区挣扎的真实童年。
这个背景,直接为《无耻之徒》的所有“疯狂”,都注入了一层最坚硬的、名为“真实”的底色。
故事的主角,是芝加哥南区的加拉格一家。父亲弗兰克,是一个集所有人类缺点于一身的“人渣”:酗酒、吸毒、骗保、满嘴谎言,毫无责任感。而他的六个孩子,则像一群野草,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,野蛮生长。
我跟你讲,看这部剧,就是一场大型的“道德压力测试”。
当你看到弗兰克,为了骗取伤残抚恤金,心安理得地教唆自己的儿子打断自己的腿时,你的第一反应,一定是“恶心”。
当你看到加拉格一家,为了瞒过社保调查,从养老院“借”来一个失智老人冒充死去的姑妈时,你的第一反应,一定是“荒谬”。
但,如果你能扛住前三集的“三观冲击”,继续看下去,一种更复杂的情绪,就会浮现出来。
一个“自由”的疯子,与一座“体面”的牢笼
现在,让我们直面那个“人渣”——弗兰克·加拉格。
我跟你讲,弗兰克这个角色,堪称一个行走的哲学悖论。
他既是经济学家米尔顿·弗里德曼口中,那个榨干福利制度的“废人”;也是社会学家马克斯·韦伯笔下,那个挣脱了资本主义“铁笼”的,最自由的“疯子”。
我们这些“体面人”,每天为了KPI、为了房贷、为了社会时钟,活得像一个个被精准上紧了发条的零件。我们遵守规则,我们承担责任,我们以此为荣。
但弗兰ク,他选择,把这一切,都视若无物。
他用一种近乎“献祭”的方式,活成了一个纯粹的、只为“此刻的欢愉”而存在的样本。
你恨他无耻,却又忍不住,会有一丝,对那种极致“自由”的嫉妒。 这,就是这部剧,对我们这些“体面人”,发起的第一次,最深刻的冒犯。
在“无耻”的废墟上,开出的“温情”之花
如果这部剧,只讲一个“人渣”如何作恶,那它不过是一部三流的猎奇剧。
它的伟大,在于它告诉你,即便在最混乱、最无耻的废墟之上,依然能开出,最动人的温情之花。
是长姐菲欧娜,为了五个弟妹,放弃了自己的青春与人生,像一头疲惫的母狼,守护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。
是智商超群的利普,一边沉沦于酒精和暴力,一边又会在弟弟妹妹最需要的时候,展现出惊人的温柔与担当。
是同性恋者伊恩,在经历了躁郁症的折磨和爱人的背叛后,依然选择,成为社区里那个,为流浪少年提供庇护的“圣徒”。
这部剧,从来不吝啬于展现“人渣”,但它也从不怀疑,即便是“人渣”,内心深处,也依然存有,对爱与联结的渴望。
所以,现在你明白了吗?
《无耻之徒》的“封神”,从来不是因为它“尺度大”。
而是因为它,用十一季的时间,逼着我们,这些高高在上的“审判者”,一步步走下审判席,走进加拉格一家那间,永远漏水的客厅。
它不要求你去“理解”或“原谅”他们。
它只是把那份,被我们用“文明”和“体面”所包裹起来的、关于“活着”本身的,狼狈、混乱与不堪,血淋淋地,撕开给你看。
然后,它在你耳边轻声说:“别装了,你敢说,在你内心最深的角落,没有那么一瞬间,也想活得,像个加拉格?”
互动话题:
弗兰克的“极致自由”与菲欧娜的“牺牲式责任”,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活法,你认为,哪一种,更接近生活的真相,或者说,更让你感到“窒息”?
欢迎来评论区,进行一场“高段位”的人性探讨。
股票配资专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