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大野战军都有多个纵队,每个纵队的司令员中,很多都成为了大将、上将、中将,甚至少将。那么,哪个野战军的纵队司令员成为上将最多呢?
答案是东北野战军。东北野战军的六位纵队司令员中,有六位最终成为了开国上将,这一数字远超其他三大野战军,稳居四大野战军之首。
那么,这六位上将都是谁?他们后来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?
首先,我们来谈谈第一位: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。这位年轻的将领从广西的红七军走出来,19岁就成为红军团长,20岁升任红军师长,堪称是最年轻的将领之一。李天佑从小便崭露头角,成名也特别早,应该是六位中最具潜力的。他受到了林彪的赏识,迅速被任命为第一纵队司令员。李天佑在战场上可谓是英勇无畏,尤其是在血战四平的战斗中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。然而,尽管他在战场上表现突出,建国后他只担任过广州军区的代司令员,从未得到正式的大军区司令职务。1962年,李天佑调任副总参谋长,甚至一度主持了总参的日常工作。可惜,1970年他因病去世,享年仅56岁,是六人中去世最早、寿命最短的。
展开剩余69%第二位是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刘震。刘震可以说是六位将领中最为儒雅的一位,外貌英俊,仪表堂堂。在东北战场,刘震的表现堪称稳定,从第二纵队成立以来,他一直担任司令员。直到第二纵队改编为第39军,刘震依旧担任军长,可见他在林彪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。建国后,刘震进入了空军系统,担任了空军副司令员。如果不是刘亚楼的突然去世,刘震无疑是最有资格继任空军司令员的人选。刘震晚年担任了新疆军区司令员,成为了大军区司令。
第三位是刘震的同班战友,第三纵队司令员韩先楚。韩先楚与刘震同为红25军的优秀战士,虽然刘震很早就担任纵队司令,但韩先楚则走了较长时间的弯路,直到1947年才成为纵队司令员。不过,他的名气后来超过了刘震,尤其是在东北战场,韩先楚被称为“旋风司令”,因为他像旋风一样迅速征战,从东北一直打到朝鲜半岛,战绩累累。建国后,韩先楚的成就也十分显赫,从1957年起,他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,直到1980年才卸任兰州军区司令员,前后担任大军区司令长达23年之久。
第四位是第六纵队司令员洪学智。洪学智是一位以后勤工作著称的将领,他的高寿也是令人瞩目。洪学智于2006年去世,享年94岁,是六位将领中最年长的,也是唯一一位两度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。1988年,他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,成为解放军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被授予上将的将领。洪学智晚年担任了军委副秘书长,是全军的重要领导之一。
第五位是第七纵队司令员邓华。邓华是六位将领中最早成为兵团司令员的,也是唯一一位曾任志愿军司令员的将领。可惜的是,邓华的人生充满了波折。1959年,他在庐山会议上因为与彭德怀的关系而被解除沈阳军区司令员职务。此后,邓华不得不离开军队,转任四川副省长,直到1977年才重新回到军队,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。虽然邓华的仕途起伏不定,但他在军事领域依旧有所建树,遗憾的是,他于1980年过世,未能看到自己重返部队后的辉煌。
最后一位是第八纵队司令员黄永胜。黄永胜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革命,革命资历非常深厚。在东北战场,他长期作为林彪的部下,深得林彪的器重。1955年,黄永胜与邓华一同成为大军区司令员,并长期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,后进入北京担任总参谋长和军委办事组组长。黄永胜是那个时代的炙手可热人物。然而,1973年,黄永胜因为政治风波被开除党籍,最终锒铛入狱,判处有期徒刑18年。
这六位来自东北野战军的开国上将中,李天佑最早去世,刘震曾任空军副司令员,韩先楚担任大军区司令长达23年,洪学智两度获授上将,邓华因政治斗争离开军队18年,黄永胜则因政治原因入狱18年。他们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,既有辉煌成就,也有沉痛遗憾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专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